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救世弦歌——1940年电影《孔夫子》的历史及解读
救世弦歌——1940年电影《孔夫子》的历史及解读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本文梳理了 1940年影片《孔夫子》的历史背景、创作过程、叙事特点、艺术追求及当时的讨论,并在中华礼乐文化视野下对电影文本进行了再解读.编导费穆将影片的叙事处理为酷似《论语》的篇章体裁,并在表演、化妆、对白、布景、构图、音乐等方面努力实现"复礼""言志""正名".作品帮助观众理解中华礼乐文化的真正力量,激发国人奋起反抗侵略者的热情,坚定民众必胜的决心.费穆于乱世中的这部作品实以育人为旨,再现了孔子"弦歌不辍"的精神.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李镇
展开 >
作者单位: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孔夫子
费穆
中国电影史
礼乐
出版年:
202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TPCD
CSSCI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468
ISSN:
1002-6142
年,卷(期):
2024.
(5)
参考文献量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