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国电影中的摩登女郎形象生产机制研究

民国电影中的摩登女郎形象生产机制研究

扫码查看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有着不同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的知识分子将摩登女郎的形象引入电影领域,借此实践着文化和意识形态合法化过程.奉行官方意识形态的影人企图通过摩登女郎形象,呼吁旧有道德秩序的重建与价值观念的合理回归,以此巩固专制统治;左翼影人则肩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秉持贴近现实的创作态度,意欲借助摩登女郎形象传递革命意图;而"软性电影"论者则强调电影的"感觉性",旨在通过摩登女郎形象提升电影的娱乐性和审美价值,以迎合观众口味.尽管银幕之上的摩登女郎形象受到了多方面的批评,但她们自身能动性的一面也不容忽视,亦即在模糊曾经泾渭分明的性别边界的同时,为上海现代化的蓬勃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狄丰琳

展开 >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摩登女郎 生产机制 官方政策 左翼电影 软性电影

202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468
ISSN:1002-6142
年,卷(期):2024.(6)
  •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