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影像的出现使得影像与情感的关系进入新阶段,以假乱真的"AI复活"让智能影像具有了真正的具身情动性.影像的最初意义即与死后生命有关,它们通过替代原初的在场产生情感影响.从本雅明阐发的影像剥离灵韵之后的情感功能,到德里达思考的影像中的"幽灵"带来的情感困惑,促使我们思考影像为情感赋能的价值与风险.德勒兹的"控制社会"论则揭示了影像在与技术—资本逻辑的装配中,成为社会控制装置有机组成部分的现代情境.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平台的批量生产可能使智能影像成为一种新型的情感商品,从而让公众陷入"压抑性反升华"机制下的情感异化.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回归主体逻辑,避免资本逻辑对智能影像技术的盲目使用,重新生成影像与人之间的触动关系,引导公众认清智能影像为情感赋能的积极潜能与消极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