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后工人主义革命的"美学化路径"——比佛的后政治主体建构学及其限度

后工人主义革命的"美学化路径"——比佛的后政治主体建构学及其限度

扫码查看
后工人主义在美学与政治主体结合方面有着创新,比佛是其中最为典型也最为激进的代表之一.通过后工人主义思想以及德勒兹和加塔利等人的理念,比佛试图在当代符号资本主义语境中重构集体主体化进程.为了抵抗符号资本主义在语言与感性层面破坏集体主体化进程困境,他以诗的治疗来重新激活政治行动所需的"结合式"语言与身体、以美学式解放的方式倡导劳动者主体性的发展要从资本逻辑中逃逸出来.他的理论构造体现出了后工人主义革命的内在化、美学化的倾向.这是由于比佛颠倒了语言与存在的关系,从而错置了美学革命与社会革命基础的关系.因此,他无法寻找到资本社会内部的否定性空间,只能将符号资本主义社会神秘化、将语言革命和友谊的作用夸大化,最终遮蔽了符号资本主义依旧存在的内在矛盾和革命动力.

刘黎鹏

展开 >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后工人主义 比佛 后政治主体建构学 诗歌 符号资本主义

202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468
ISSN:1002-6142
年,卷(期):2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