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茅盾对苏联输华电影的批评
茅盾对苏联输华电影的批评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20世纪30年代,茅盾关注苏联高尔基的传记电影,体现出其身为作家对人物形象建构问题的内在志趣.20世纪40年代,左翼电影批评工作者采用阶级分析理论,赞扬苏联电影,否定美国好莱坞电影.茅盾更进一步发掘了苏联电影人物形象内蕴的"伟大""英雄气概"的美学特质,以及主题的"严肃",并用传统儒家文化的"忠臣孝子"话语,阐释苏联电影人物形象.20世纪50年代,中国观众对苏联译制片里人物形象的理解存在困难,茅盾给出了解决路径.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程伟
展开 >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茅盾
苏联电影
人物形象
儒家文化
出版年:
202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TPCD
CSSCI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468
ISSN:
1002-6142
年,卷(期):
2024.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