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电影性:视听艺术及其民族风韵——谈新中国初期对电影艺术视听特征的理论辨析
电影性:视听艺术及其民族风韵——谈新中国初期对电影艺术视听特征的理论辨析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本文以新中国成立初期于敏、张骏祥、史东山、夏衍等人对电影的声音性、动作性概念的讨论为中心,在电影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复杂关系中,塑造出电影差异化的声音和动作语言结构,以此塑造以"电影性"为中心的电影艺术特质,尽管"电影性"时时处于文学性的压力下.而传统讲唱艺术的表达手法和文化特征则成为审视中国电影理论特征的重要艺术资源与参照,丰富着中国电影的民族性内涵.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石天强
展开 >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动作性
声音
讲唱艺术
电影性
文学性
出版年:
202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TPCD
CSSCI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468
ISSN:
1002-6142
年,卷(期):
2024.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