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黄河三角洲互花米草、碱蓬种群变化及扩散模拟

黄河三角洲互花米草、碱蓬种群变化及扩散模拟

扫码查看
将卫星遥感、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生物种群扩散模型相结合,利用1996、2006、2016年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3期遥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景观转移矩阵、景观重心转移模型分析互花米草和碱蓬动态变化,并利用CA-Markov模型对2026年的演变趋势开展预测模拟.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20 a来互花米草总面积由1996年的3.45 km2增长到2016年的25.14 km2,碱蓬总面积呈大幅度下降;在空间上,互花米草发生了连通阻断,其重心由胜利油田边缘向河口方向移动,碱蓬重心向陆源方向有一个小幅度后退.2)模拟预测2026年互花米草面积为26.67 km2,碱蓬面积为26.15km2.3)2种植被在2006-2016年转移变化剧烈,20 a来滨海湿地人类活动呈增加的趋势.从预测结果分析看,20 a间黄河三角洲河口受重大人工改道、初期的断流、风暴潮等人为和自然灾害的强烈影响,互花米草、碱蓬等滨海湿地植被数量造成短时序变化,导致模拟精度不高.如果不对互花米草加以人为控制,到2026年互花米草面积的激增将对整个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造成显著影响.
Simulation of dynamic changes and diffusion of typical vegetation populations in coastal wetland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陈柯欣、丛丕福、曲丽梅、韩建波、韩成伟

展开 >

大连理工大学海岸与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160242,辽宁大连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116023,辽宁大连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 遥感 CA-Markov模型 碱蓬 互花米草

国家重点研发资助项目

2017YFC0505901

202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505
ISSN:0476-0301
年,卷(期):2021.57(1)
  • 6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