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近40年大尺度气候因子对中国洪涝灾害的可能影响

近40年大尺度气候因子对中国洪涝灾害的可能影响

扫码查看
基于中国1980-2018年0.5°×0.5.逐日降水数据、紧急灾害数据库数据(EM-DAT),分析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和北大西洋涛动(NAO)对中国极端降水频次及强度、洪水发生率及损失的可能影响.结论如下:1)当冬季厄尔尼诺发生后,次年我国东部沿海及黄河、长江下游地区秋季极端降水强度增加26%;当冬季拉尼娜发生后,次年我国东部地区春、夏季极端降水强度分别增加8.8%、5.1%.2)当NAO为正位相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夏、秋季极端降水频次较高,华东地区夏季极端降水强度增加8.5%.3)与正常年份相比,冬季厄尔尼诺或拉尼娜发生后,次年我国春季洪水损失偏多14.5%,秋季洪水发生率偏低30%;NAO为正位相时,我国春季洪水损失偏少20%,秋季洪水发生率偏高14%.4)当拉尼娜发生后及NAO正位相、负位相时,我国长江、黄河和珠江流域极端降水与洪涝灾害的变化具有一致性.
Impact of large-scale climate factors on flood disasters in China in the past 40 years

王旖旎、杜鹃、毛睿

展开 >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100875,北京

极端降水 气候因子 洪涝发生率 洪涝损失 流域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

2018YFC15088022016YFA06024012019QZKK0906

202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505
ISSN:0476-0301
年,卷(期):2021.57(6)
  • 2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