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SiC表面水滴型微织构的水润滑特性研究

SiC表面水滴型微织构的水润滑特性研究

扫码查看
目的 提高水润滑条件下SiC陶瓷的摩擦性能.方法 通过对剪切力矩和摩擦因数的测试和计算,结合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观察试件表面的磨痕形貌及元素含量分布,分析转速、载荷和织构排布方式对变深度水滴型织构在SiC表面摩擦因数、磨损特征和摩擦化学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 在变深度动压弹流润滑和摩擦化学反应的协同作用下,单侧水滴型织构试件在润滑介质从小端流向大端时可以实现更好的润滑性能,并且随着转速从200 r/min升至900 r/min,稳定摩擦因数从0.004增至0.068,远低于相同工况下斜槽型织构和无织构的光滑表面试件.对于水滴型织构,当润滑介质从大端流向小端时,其呈现的摩擦因数与无织构表面光滑试件的摩擦因数相近,维持在0.014~0.114.双侧水滴型织构在重载时具有更优异的润滑减摩效果,在200~900 r/min的转速范围内,能够提供稳定且较小的摩擦因数.结论 在SiC材料表面设计具有变深度特征的水滴型织构,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润滑减摩效果,特别是当润滑介质从织构较浅处流向较深处时,可以促进SiC试件表面的摩擦化学反应,生成的氧化物薄膜会覆盖在试件表面形成保护层,使SiC陶瓷的摩擦学行为得到改善.
Water Lubr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roplet Texture on SiC Surface

silicon carbidedroplet texturefriction coefficientfrictional chemical reaction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王鹏洋、龙威、赵章行、毛文元、乔妍

展开 >

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昆明 650500

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昆明 650500

碳化硅 水滴型织构 摩擦因数 摩擦化学反应 动压弹流润滑

云南省科技厅基础研究专项重点项目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

202301AS070034YNWR-QNBJ-2018-162

2024

表面技术
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中国兵工学会防腐包装分会,中国兵器工业防腐包装情报网

表面技术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39
ISSN:1001-3660
年,卷(期):2024.53(1)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