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播种量和行距对甘肃红豆草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播种量和行距对甘肃红豆草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扫码查看
2020-2021年,本研究分析比较了甘肃省通渭县不同播种量(7。5、15、22。5和30 kg·hm-2)和行距(30、60、90和120 cm)对甘肃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实际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期为当地甘肃红豆草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指导。结果表明,行距是影响红豆草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行距60和90 cm时,种子产量显著高于行距30和120 cm(P<0。05),播种量则对种子产量影响不显著。受二者交互作用影响,在行距60 cm+播种量22。5 kg·hm-2组合时红豆草种子产量达到最高,为1423。81 kg·hm-2。同时,行距对产量构成因素中的分枝数、有效分枝数、每花序荚果重、千粒重具有显著影响(P<0。05),播种量对分枝数、有效分枝数、每花序荚果重、每株荚果重和千粒重同样影响显著(P<0。05)。多元分析结果表明,每花序荚果数、每花序饱满荚果数、空瘪率、每花序空瘪荚果数、每株荚果重、分枝数和千粒重是种子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综上,红豆草种子实际生产中,以行距60 cm+播种量22。5 kg·hm-2组合最佳,同时可通过减少每花序空瘪荚果数,降低空瘪率,增加每花序荚果数、分枝数以及提高每株荚果重和千粒重等方式来提高种子产量,但要注意协调好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Effects of sowing rate and row spacing on the seed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 traits of Onobrychis viciaefolia 'Gansu'

Onobrychis viciaefolia 'Gansu'sowing raterow spacingseed yieldyield component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ath analysis

武慧娟、张榕、耿小丽、李德明、付萍、周栋昌、高占琪、刘乾

展开 >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甘肃兰州 730030

甘肃红豆草 播种量 行距 种子产量 种子构成因素 主成分分析 通径分析

甘肃省重大专项甘肃省当家草品种示范推广项目

19ZD2NA002KJCX2021011

2023

草业科学
中国草原学会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草业科学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854
ISSN:1001-0629
年,卷(期):2023.40(12)
  • 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