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巴山冷杉林火烧迹地草本植物群落构建机理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巴山冷杉林火烧迹地草本植物群落构建机理

扫码查看
群落构建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论题.生态位理论和中性理论是阐明群落构建的两种主要理论,但这两种理论分别强调的环境过滤和扩散限制对群落构建的影响尚存争议.该研究以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巴山冷杉林火烧迹地不同演替阶段草本群落为研究对象,应用扩散-生态位连续体指数(DNCI)和校正随机率(MST),分析不同演替阶段草本植物群落的主导构建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5、15和23 a群落与Climax群落之间的DNCI分别为-22.6169、-21.7507和-8.2594,都远小于0,表明不同演替阶段草本植物群落构建的主要驱动作用是扩散过程;2)5 a-Climax组和23 a-Climax组的MST值均高于50%阈值线,这表明随机性过程在两组群落构建中均占支配地位;对于15 a-Climax组,15 a的MST值为0.6664,Climax的MST值等于0.4927,说明15 a植物群落构建以随机性为主,而Climax群落构建以确定性为主;由于15 a的MST值远高于50%,而Climax的MST值较接近于50%的阈值,也可说明15 a-Climax组群落构建仍以随机性为主.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巴山冷杉林火烧迹地,随机扩散主导了草本植物群落的构建过程.
Mechanism of herbaceous community assembly in a burned area of Picea asperata-Abies fargesii forest o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herbaceous plantcommunity assemblyPicea asperata-Abies fargesii forestburned areanortheastern margin of Qinghai-Tibetan Plateau

杨欣怡、杨富强、周旭姣、王明军、黄海霞、鲁松松、张晓玮、杜伟波、王旭虎、田青、赵安、贺万鹏、周晓雷

展开 >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甘肃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学院,甘肃 天水 741020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甘肃白龙江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洛大保护站,甘肃 舟曲 746300

金昌市人民政府,甘肃 金昌 737100

贵州黔东南州林业科学研究所,贵州 凯里 556000

展开 >

草本植物 群落构建 云杉-巴山冷杉林 火烧迹地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财政厅项目甘肃省财政厅项目

3186019703619078

2023

草业学报
中国草原学会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草业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4.082
ISSN:1004-5759
年,卷(期):2023.32(8)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