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炎是妇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良性病症,患病受众于各年龄阶段均有发生[1],具有起病速度缓慢、病程比较长、反复发作等特点[2]。本病可分为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感染两种,临床以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感染及粪便、阴道分泌物或其他物理、化学因素刺激等引起的非特异性感染比较多见[3]。目前,对于非特异性外阴炎的治疗方式有多种,常见的有一般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手术治疗等,由于现有治疗方法各具优缺点,故治疗效果参差不齐。有学者尝试将多种治疗方法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的效果。本文就非特异性外阴炎治疗方法及其效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对非特异性外阴炎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