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内地表覆盖变化聚集性研究

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内地表覆盖变化聚集性研究

扫码查看
本文利用北京市2015、2017及2019年三期地理国情普查及监测数据,分析了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内地表覆盖空间变化特征,并在全局及局部Moran's I空间自相关分析的基础上,从空间上对生态保护红线内生态修复显著、生态破坏显著区域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2015—2019年,生态保护红线内的生态用地整体处于流出状态,且各类变化斑块间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效应,15个区域为人类活动密集区,其中雾灵山及周边山区、松山及玉渡山保护区、南海子公园、密云水库、怀沙怀九河、泃河平谷段(西南段)等6个地区为生态破坏显著区域,建议对其加大监管力度;生态修复显著区域为京密引水渠密云段,其他8个区域均为人为破坏及修复活动共存区域.本文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快建设美丽北京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适用于全国其他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内地表覆盖变化的监测.
Study on the clustering of surface cover changes within the red line of Beijing's ecological protection

张译、陈品祥、刘宇、余永欣、武润泽、许天豪、杨旭东、龚芸

展开 >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5

城市空间信息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8

北京市丰台区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北京100071

工匠创新工作室,北京100045

展开 >

生态保护红线 地表覆盖 变化监测 空间识别 Moran's I

城市空间信息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项目

2020212

2022

测绘通报
测绘出版社

测绘通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027
ISSN:0494-0911
年,卷(期):2022.(3)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