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川中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滩控岩溶型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川中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滩控岩溶型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Dolomite Reservoirs within Shoal⁃controlled Karst in the Middle Permian Qixia Formation, Central Sichuan Basin

扫码查看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栖霞组的白云岩是该区主要储层,储层成因的主流观点是热液白云岩化.目前勘探实践发现,优质储渗体形成与早期相控岩溶作用有关.通过取芯及测录井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类白云岩储层主要位于栖霞组中上部颗粒滩发育的地层中,按其宏微观产出状态可分为溶斑状云岩、溶洞充填云岩、针孔状基质云岩和致密基质云岩.储集岩物性以溶洞充填云岩最佳,储层类型属裂缝—孔洞型储层.进一步分析显示:研究区栖霞组滩相地层沉积后随即经历了一定时间的整体抬升暴露,期间接受早成岩期岩溶作用,形成了具相控特征的岩溶系统,早期淡水岩溶作用是优质孔洞型储层形成的关键.在中二叠沉积期后不久的东吴运动高峰期,热液流体上涌将岩溶系统及其部分围岩交代为白云岩.由于岩溶系统内部保留了较多的残余自由空间,经热液白云岩化调整后形成的白云石更为自形,且保存了较多的晶间孔隙.而相比之下,岩溶系统基岩已在早期埋藏中趋于致密,云化后形成的云岩物性较差.仅有部分颗粒岩仍然保留了一定的原始孔隙,云化后针孔较为发育.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具有相控性,规模性和继承性三大发育特点.提出优质储层分布受控于岩溶系统,为区内栖霞组白云岩储层成因提供了新的思路,对该区储层分布预测及进一步的勘探部署也具一定指导意义.

芦飞凡、谭秀成、王利超、唐青松、肖笛、董少峰、苏成鹏、潘政屹

展开 >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成都 610500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研究分室,成都 610500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气田开发管理部,成都 610051

表生地球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 210023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 610041

展开 >

四川盆地 栖霞组 颗粒滩 早成岩期岩溶 热液白云岩化 储层特征

41802147

2021

沉积学报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沉积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54
ISSN:1000-0550
年,卷(期):2021.39(2)
  • 17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