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泥页岩有机质孔隙差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我国典型海相、陆相、过渡相储层为例

泥页岩有机质孔隙差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我国典型海相、陆相、过渡相储层为例

扫码查看
泥页岩中有机质孔隙是有机质向烃类转化的产物,也是烃类重要的纳米级赋存空间.以我国不同沉积相泥页岩(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四川盆地东南缘龙马溪组和牛蹄塘组、南华北盆地山西组)为研究对象,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和微区分析等手段对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精细表征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TOC与孔隙参数的相关性随热成熟度的增加展现出规律性变化,表明热演化是有机质孔隙发育的主要驱动因素.除热成熟度外,四组样品中有机质孔隙的发育特征受多种因素影响:延长组有机质孔隙处于形成阶段,多数有机质不发育孔隙,孔隙的形成主要受有机质类型和显微组分的影响.龙马溪组有机质孔隙普遍发育,为孔隙发育的高峰阶段,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制约着孔隙的结构和形貌特征.牛蹄塘组因排烃作用较为完全而处于孔隙收缩阶段,已有较多有机质孔隙被压实而消失,孔隙形态主要受控于微裂隙和有机质—黏土复合体的发育情况.山西组因过高的热演化程度引起有机质结构塌陷,且保存条件极差,处于孔隙的转化和消失阶段;有机质孔隙的发育情况与有机质类型和内部结构直接相关,并受保存条件的严重影响.相关结论有助于深刻理解页岩油气资源赋存富集机理,促进页岩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
On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 Pores in Shale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Taking typical marine, continental, and transitional facies reservoirs in China as examples

谷渊涛、李晓霞、万泉、杨曙光

展开 >

河南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郑州 45119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81

影响因素 有机质孔隙 沉积相 泥页岩 热成熟度

41802143SKLODG-201904

2021

沉积学报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沉积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54
ISSN:1000-0550
年,卷(期):2021.39(4)
  • 7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