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东海内陆架近两百年来有孔虫组合变化及原因

东海内陆架近两百年来有孔虫组合变化及原因

扫码查看
基于东海内陆架泥质区DH7-2孔岩心,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体视显微镜开展了沉积物粒度和有孔虫组成的分析和鉴定,并利用高能γ能谱仪进行了沉积物岩心的210Pb年代标定,探讨了近二百年来有孔虫组合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近200年来有孔虫组合变化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1822—1900年,主要受到该时期较强东亚冬季风的影响,有孔虫绝对丰度低,以Bulimina marginata和Bolivina robusta为主,适应于冷水富氧环境的有孔虫较为发育;1900—1945年,主要受到该时期较强东亚夏季风增强的影响,有孔虫绝对丰度和适宜暖水环境的有孔虫增加;自1945年以来,有孔虫绝对丰度急剧增加,种属组合也出现明显的改变,这与该时期大量的营养盐物质输入东海、水体富营养化密切相关.该研究表明1945年之前,东海内陆架海域有孔虫主要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而1945年后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
Foraminiferal Assemblage Changes and Their Influence Factors over the Past 200 Years from the East China Sea

王明霄、郑世雯、范德江

展开 >

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100

东海内陆架 有孔虫 东亚季风 富营养化 人类活动

2016YFA060090441676036

2021

沉积学报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沉积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54
ISSN:1000-0550
年,卷(期):2021.39(4)
  • 2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