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山北麓黄土记录的30万年以来古气候演变

天山北麓黄土记录的30万年以来古气候演变

扫码查看
对天山北麓黄土分布特点与形成年代的研究,以及以此为载体应用各代用指标的古气候重建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选取黄土—古土壤序列分明,底部S3古土壤发育的鹿角湾剖面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天山北麓的其他多个典型黄土剖面,运用色度、粒度、常量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和环境磁学参数等指标,探讨大约30万年以来的古气候演变.鹿角湾黄土实验结果显示,各古气候代用指标随剖面深度变化与黄土—古土壤更替大概一致,剖面上部(L2及其以上)与下部区别明显.粒度分布揭示黄土物源输入主要受控于两股不同风系,随黄土古土壤的更替两者的主次地位发生变化.环境磁学实验结果显示,剖面下部磁性弱,频率磁化率低,但古土壤层稳定单畴含量较高,反映湿润成壤环境下超顺磁亚铁磁性矿物溶解或转化为弱磁性矿物;剖面上部比剖面下部的磁性要强,磁性矿物粒度更粗;S0为磁性成壤增强模式,与其他黄土古土壤层不同.再结合其他典型剖面的记录,可以推断研究区30万年以来有干旱化的趋势,但S2发育阶段总体上可能比S3发育阶段略为湿润,这一阶段之后气候明显变干,S1发育阶段明显比S2与S3发育阶段干旱,干旱化趋势一直保持至全新世开始之前.
Paleoclimatic Changes Since 300 ka Recorded by Loess Deposits Along the North Pediment of Tianshan Mountains

陈渠、刘秀铭、吕镔、叶玮、赵国永

展开 >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 350007

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福州 350007

信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展开 >

黄土 古土壤 天山 古气候 气候变化 环境磁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14021554177218041877435

2022

沉积学报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沉积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54
ISSN:1000-0550
年,卷(期):2022.40(3)
  • 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