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中国成立后公共纪念空间的记忆重塑与认同建构(1949-1966年)——以南京雨花台为例

新中国成立后公共纪念空间的记忆重塑与认同建构(1949-1966年)——以南京雨花台为例

扫码查看
新中国成立后,为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塑造正确的革命历史叙事,党和政府设立了许多公共纪念空间。雨花台以建陵完成从"髅上髅"刑场到英雄"殉道台"的身份转换;亲历者的记忆传递与纪念馆的政治表达,进一步强化雨花台的政治形象,进而在纪念活动的宣传与文化符号的传播下,形成革命英雄记忆的代际传承。雨花台也建构为国人认同的红色纪念圣地形象,成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的特定政治符号,进一步强化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刘志亮

展开 >

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

主流意识形态 公共纪念空间 雨花台 革命英雄记忆 政治认同

2024

传媒论坛

传媒论坛

ISSN:
年,卷(期):202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