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木质素基碳/硫纳米球复合材料作为高性能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木质素基碳/硫纳米球复合材料作为高性能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扫码查看
锂硫二次电池因具有非常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 mAh/g)和能量密度(2600 Wh/kg)而备受关注.然而,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单质硫因导电性差和在充放电过程中生成的多硫化物Li2Sn(4≤n≤8)极易发生"穿梭效应"等问题,严重降低了对活性硫的利用效率,造成电极材料不可逆的容量损失.因此寻找成本低、可循环利用、热稳定性好的碳载体基质是提高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本研究中,以天然木质素作为碳源,首先经过萃取和碳化过程制备了多孔碳纳米球,再通过熔融过程,将单质硫成功地包裹进木质素基碳纳米球的孔隙中,制备得到多孔球状结构的碳/硫复合材料(LS-C/S).当该复合材料用作锂硫电池正极材料时,在0.1 C电流密度下,硫含量为59.41%(质量分数)的电极材料的首次放/充电比容量分别为800.3 mAh/g和758.8 mAh/g,对应库仑效率为94.8%,在经过200次充放电循环后,其比容量稳定在647.4 mAh/g,容量保持率为84.3%,相当于每循环一圈容量平均损失为0.0785%.此外,在经过高倍率的充放电循环后,比容量仍能恢复并稳定在620 mAh/g,展现出良好的可逆倍率稳定性.这种木质素基碳纳米球具有的高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促进了锂离子和电子的传输,有效地抑制了中间产物多硫化锂的溶解扩散,提高了单质硫作为正极材料的利用效率,因此,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可逆倍率性能.
Lignin-based carbon/sulfur nanosphere composite as a cathode material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lithium-sulfur batterieslignincarbon nanospherecathode material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李顺、黄建国、何桂金

展开 >

浙江农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311300

浙江大学化学系,浙江杭州 310058

锂硫电池 木质素 碳纳米球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LQ20B03000322203073

2024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储能科学与技术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852
ISSN:2095-4239
年,卷(期):2024.13(1)
  • 2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