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翻译补偿理论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研究——以"汉语桥"非遗文化体验项目英译为例

基于翻译补偿理论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研究——以"汉语桥"非遗文化体验项目英译为例

扫码查看
以翻译补偿理论的核心理念为依据,从翻译补偿视角综观翻译整体,以"汉语桥"非遗文化体验项目英译为例,探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问题.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过程中,"语言补偿"旨在适应语言环境、消减语言障碍,"文化补偿"力求补充文化语境、扫清文化障碍,"审美补偿"趋向于增强美学效果、展现审美价值."语言补偿""文化补偿""审美补偿"呈现交叉融合、互动互联的思维态势,较好地实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补偿翻译".

张美玲、赵友斌

展开 >

河北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天津 300000

暨南大学 翻译学院, 广州 510420

非物质文化遗产 语言补偿 文化补偿 审美补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15WYS003

2024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重庆教育学院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CHSSCD
影响因子:0.32
ISSN:1008-6390
年,卷(期):2024.37(2)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