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辞》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首南北朝乐府民歌,因其音律朗朗上口,情节设定新颖而被中国人民熟知和喜爱。这首叙事诗描写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并凯旋的故事,赞颂了木兰作为中华儿女的忠孝品质,同时也是对于木兰女性身份的一种肯定。自19世纪末以来,木兰的故事被传入西方国家,迎合了西方女性主义的思潮,被改造成独立的现代女性形象。现时最受认可的英译版本包括1976年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傅汉思(Han H。Frankel)版,以及1998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汪榕培先生版本。在国内,汪榕培先生版本被接受程度更高,而在西方则以傅汉思版为准。本文运用苏珊·巴斯内特的共谋理论对比分析两个最权威的英译本,探讨两个版本对原作和原语文化的推广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