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近46年京津冀地区"夏雨秋下"现象及其成因初探

近46年京津冀地区"夏雨秋下"现象及其成因初探

扫码查看
基于京津冀地区逐日和逐时降水资料,对1970年以来变暖背景下该地区盛夏(7月和8月)和初秋(9月)降水的变化特征分析后:近46年京津冀地区盛夏降水显著减少,在1990年代末由多雨转为少雨位相,降水日变化上,不同时段的降水皆明显减少,其中持续性降水事件的变化对总降水量减少的贡献更大.而初秋降水明显增加,且在2000年代初发生跃变,由少雨转为多雨位相,夜间降水明显增加,并且持续性降水的增加和跃变是初秋降水增加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发现,日最高气温的变化与短时降水有较好的时间关系,盛夏时最高气温在1997年发生跃变,从较低位相跃变为较高位相,对应的,盛夏短时降水也同年发生跃变,由多雨转为少雨位相.而初秋的最高气温变化不明显,短时降水也没有发生跃变,无明显的变化趋势.此外,在环流场上,2000年代后,盛夏时欧亚中高纬阻高活动加强,阻碍了中纬度西风扰动输送水汽到京津冀地区,东亚急流偏南,京津冀地区上升气流受到抑制,不利于降水产生;而初秋时,输送至京津冀地区的水汽增加,东亚急流偏北,京津冀地区上升气流加强,贝加尔湖地区低槽受到东部高压阻挡,经向环流加强,有利于冷空气的活动,同时,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增强位置偏北,有利于降水的形成.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在初秋的增强反映出东亚夏季风在夏末秋初的南撤过程发生延迟,形成了以上有利于初秋降水的环流形势,导致了"夏雨秋下"的现象的出现.
A Study on the Phenomenon of Midsummer Precipitation Delays until Early Autumn and Associated Reason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during 1970-2015

梁苏洁、丁一汇、段丽瑶、郝立生、李明财

展开 >

天津市气候中心,天津300074

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

天津市气象台,天津300074

京津冀 降水 盛夏 初秋 东亚夏季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一般项目天津市气象局博士基金

41805058GYHY201506001-115JCYBJC22300201628bsjj01

2019

大气科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大气科学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1
ISSN:1006-9895
年,卷(期):2019.43(3)
  • 5
  •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