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污染天气下成都东部山地—平原风环流结构的数值模拟

污染天气下成都东部山地—平原风环流结构的数值模拟

A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Mountain-Plain Breeze Circulation during a Heavy Pollution Event in Eastern Chengdu

扫码查看
本文利用中尺度模式WRF(V3.9)对2016年12月7日成都东部(龙泉山)一次污染过程下的山地—平原风环流进行了模拟,旨在探讨冬季污染天气下山地—平原风环流的结构和演变特征.此外,通过减少气溶胶光学厚度(AOD,Aerosol Optical Depth)的敏感性试验探究气溶胶污染对山地—平原风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污染大气条件下成都平原地区存在显著逆温.龙泉山南北长、东西窄且高度较低,由于东、西坡辐射能量的不均匀分布和背景风的强迫,上午、凌晨和夜间均出现越山下坡风环流,上午强度较强,凌晨和夜间强度较弱.午后开始出现平原风环流,最大影响范围为山体宽度的3~4倍,17:00(当地标准时,下同)左右结束.各阶段环流在南北方向上差异较大,越山下坡风环流在南段最强,中段最弱;中、南段山体较低窄,平原风环流易被湍流掩盖,北段平原风环流最为明显.AOD减小后辐射及地表热通量均有所增加,中、南段湍流更加旺盛,边界层显著抬升且降低时间滞后,山体与平原间感热通量差异增加,北段平原风环流增强、持续时间增长.

田越、苗峻峰、赵天良

展开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 210044

大气污染 山谷风 山地—平原风环流 复杂地形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2016YFC020330491544109

2020

大气科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大气科学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1
ISSN:1006-9895
年,卷(期):2020.44(1)
  • 8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