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六盘山地区空中水资源特征及水凝物降水效率研究

六盘山地区空中水资源特征及水凝物降水效率研究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meteor Precipitation Efficiency over the Liupan Shan Area

扫码查看
为了利用人工增雨技术合理开发六盘山地区空中水资源,首先需要了解该地区水汽场、地形对当地降水的影响和空中水资源的特征及典型降水过程中云系的降水效率.本文采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发布的高时空分辨率ERA5再分析数据集和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数据,通过统计分析研究了该地区水汽的输送、地形强迫作用下的辐合抬升状况和地形云参量特征,并分别利用WRF模式数值模拟的输出结果和ERA5再分析数据,估算2016~2017年夏季自西向东移经该山区的多次混合降水云系的水凝物降水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位于西北地区东部的六盘山地区具有较为丰沛的大气可降水量和更强的水汽输送.受亚洲季风影响,夏季偏南风向六盘山地区输送了丰沛的水汽,山区成为相对湿度高值区;春、夏、秋季午后山区云量(CF)达70%及以上,夏季云水路径(CWP)和云光学厚度(COT)均明显大于周边地区.在夏季降水过程中,地形引起的动力场对降水有明显的影响,在日降水量5 mm以上强度的过程中,气流遇迎风坡地形产生明显辐合抬升,且辐合抬升越强时降水强度越大.夏季典型降水系统中,山区水凝物降水效率平均约为48.1%,空中还有较大部分的水凝物未能成为降水.因此作为水源涵养地的六盘山地区夏季空中水资源相对丰富而降水量不足,空中水资源具有一定开发空间.

张沛、姚展予、贾烁、常倬林、桑建人、高亮书、赵文慧、王伟健、祝晓芸

展开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中国气象局旱区特色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银川 750002

六盘山 空中水资源 降水效率

科技部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2016YFE020190041775139GYHY201406033

2020

大气科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大气科学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1
ISSN:1006-9895
年,卷(期):2020.44(2)
  • 14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