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火箭探空资料的冰雹云内部结构个例分析

基于火箭探空资料的冰雹云内部结构个例分析

Case Study of Hail Cloud Internal Structure Based on Rocket Sounding Data

扫码查看
利用探空火箭、新一代天气雷达和气象探测资料对2015年7月17日延安宝塔区冰雹云进行了综合探测,结果表明:(1)当日08:00(北京时,下同)500 hPa河套低涡分裂东移,有较强冷平流且移动速度较快,地面14:00升温明显造成了这次降雹.(2)偏后位置的冰雹云内部温、湿条件以及对流指数(Tg)、整层比湿积分(IQ)、总指数(TT)均小于外部的自然大气;层结稳定度指数(K)、抬升指数(LI)、沙氏指数(SI)冰雹云内部比外部自然大气偏小;热力参数风暴强度指数(SSI)冰雹云内部低于外部自然大气;冰雹云内部能量参数(CAPE)明显低于自然大气;冰雹云内部0℃层高度低于冰雹云外部自然大气.(3)火箭探测的位置偏冰雹云后部,冰雹云由低层到高层风向呈逆时针变化,探空仪摆动明显,−20℃温度层偏高,气流较强,整层偏下沉气流.(4)冰雹云0℃附近,在温度区间−1.8~5.0℃、厚度1.0 km范围内有最大湿度区,湿度达80%以上,最大湿度87.1%,为冰雹的形成提供了水汽条件.(5)紧贴0℃下正温区,有最大水平风速为19 m s−1急流,厚度为0.022 km.在温度区间−4.8~5.0℃、厚度1.6 km范围内维持13 m s−1以上水平风速,为冰雹的形成提供了动力场条件.(6)在温度区间−8.7~−9.2℃、厚度0.2 km,有小于或等于2 m s−1弱风区;弱风区下方,在温度区间−4.6~−8.8℃、厚度0.889 km有上升气流,平均上升速度1.79 m s−1,最大上升速度4 m s−1,这种配置为冰雹的生长提供了环境场.

李金辉、田显、岳治国

展开 >

陕西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西安 710015

秦岭和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气象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16

冰雹云 内部结构 气象要素 演变特征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西北区域人影科学试验研究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GYHY2013060602016YFA0601704RYSY2019052020SF-429

2020

大气科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大气科学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1
ISSN:1006-9895
年,卷(期):2020.44(4)
  • 8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