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一次高原东移MCS与下游西南低涡作用并产生强降水事件的研究

一次高原东移MCS与下游西南低涡作用并产生强降水事件的研究

Investigation of Severe Precipitation Event Caused by an Eastward-Propagating MCS Originating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a Downstream Southwest Vortex

扫码查看
基于加密自动站降水、葵花8卫星和ECMWF ERA5再分析等多种资料,本文对2018年6月17日08时至18日22时(协调世界时,下同)一次青藏高原(简称高原)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简称MCS)东移与下游西南低涡作用并引起四川盆地强降水的典型事件进行了研究(四川盆地附近最大6小时降水量高达88.5 mm).研究表明,本次事件四川盆地的强降水主要由高原东移MCS与西南低涡作用引起,高原MCS与西南低涡的耦合期是本次降水的强盛时段,暴雨区主要集中在高原东移MCS的冷云区.高原东移MCS整个生命史长达33 h,在其生命史中,它经历了强度起伏变化的数个阶段,总体而言,移出高原前后,高原MCS对流的重心显著降低,但对流强度大大增强.在高原MCS的演变过程中,四川盆地有西南低涡发展,该涡旋生命史约为21h,所在层次比较浅薄,主要位于对流层低层.西南低涡与高原MCS存在显著的作用,在高原MCS与西南低涡耦合阶段,两者的上升运动区相叠加直接造成了强降水.此后,由于高原MCS系统东移而西南低涡维持准静止,高原MCS与西南低涡解耦,西南低涡由此减弱消亡,东移高原MCS所伴随的降水也随之减弱.涡度收支表明,散度项是西南低涡发展和维持的最主导因子,此外,倾斜项是800 hPa以下正涡度制造的第二贡献项,而垂直输送项则是西南低涡800hPa以上正涡度增长的另一个主导项,这两项分别有利于西南低涡向下和向上的伸展.相关分析表明,在西南低涡发展期间,高原MCS中冷云面积(相当黑体亮度温度TBB≤−52°C)可以有效地指示西南低涡强度(涡度)的变化,超前两小时的相关最显著,相关系数可达0.83.

汤欢、傅慎明、孙建华、麦子、靳双龙、张元春

展开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中心,北京 100029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与储能运行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2

展开 >

暴雨 高原东移MCS 西南低涡 涡度收支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8YFC080940091637211

2020

大气科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大气科学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1
ISSN:1006-9895
年,卷(期):2020.44(6)
  • 17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