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红河断裂带两侧地震震源机制及构造意义

红河断裂带两侧地震震源机制及构造意义

EARTHQUAKE FOCAL MECHANISM AND ITS TECTONIC SIGNIFICANCE ALONG THE TWO SIDES OF THE RED RIVER FAULT ZONE

扫码查看
红河断裂带是一条大型的走滑断裂带.根据印支半岛前新生代的古地块与华南地块的接触关系,将红河断裂带海陆部分分为两段.断裂带自第三纪以来,经历了左旋运动、右旋运动,南北两段的活动性有一定的差异.根据断裂带两侧地震和震源机制解分析,震源深度0~33 km的地震在整个区域密集分布,较深的地震分布在断裂的北东侧.断裂带西北部断裂活动方式为逆冲型,北部为正断型,南部为走滑型,其它地方为奇异型,也即是逆冲型、正断型、走滑型3种方式的过渡类型,反映了红河断裂带及其周围地区受到来自北北西向的推挤力和北东东向的正压力的联合作用,使受力区的断裂发生挤压逆冲、水平走滑和拉张正断运动.

朱俊江、詹文欢、丘学林、徐辉龙、唐诚

展开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与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

红河断裂带(RRFZ) 震源机制解 右旋走滑运动 地震活动性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KZCX2-209-0140276015021561

2004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45
ISSN:1001-1552
年,卷(期):2004.28(3)
  • 15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