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籽粒植酸含量降低率作为磷高效大豆品种辅助筛选指标的可行性研究

籽粒植酸含量降低率作为磷高效大豆品种辅助筛选指标的可行性研究

扫码查看
为了明确籽粒植酸含量降低率作为磷高效大豆品种筛选指标的可行性,本试验以26个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沙培盆栽法,测定正常磷和低磷水平下各品种产量、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和植酸含量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根据产量损失率将26个品种聚类成A~G共7个类型,A类品种产量损失率均小于10%,G类品种产量损失率大于60%;B~F各类品种产量损失率介于A、G中间.产量、植酸含量与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地上及地下部含磷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与茎粗和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在正常磷及低磷条件下,A~G各类型品种籽粒植酸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但A类大豆品种籽粒植酸含量降低率小于30%,G类则大于80%.田间种植试验进一步证实植酸含量降低率低于30%的品种耐低磷指数大于1.0,属于强磷高效类型;G类品种耐低磷指数小于0.6,属于弱磷高效类型;B~F各类品种介于A、G中间.综上所述,正常磷与低磷水平下大豆籽粒植酸含量降低率可以作为又一个关键指标,与产量及部分农艺性状协同筛选磷高效大豆品种.
Feasibility Study of Phytic Acid Content Reduction Rate in Seed as An Assistant Screening Index for Phosphorus Efficiency Soybean Varieties

于人杰、苏庆旺、付禹、何旭、姜浩、武志海、杨雪、杨美英

展开 >

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大豆 磷高效 植酸含量降低率 产量 农艺性状

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十三五)

20170101160JJKH20180656KJ

2019

大豆科学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大豆科学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41
ISSN:1000-9841
年,卷(期):2019.38(4)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