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1971-2016年寒地大豆霜冻害时空演变特征及对产量影响

1971-2016年寒地大豆霜冻害时空演变特征及对产量影响

扫码查看
为研究寒地大豆霜冻害演变特征,利用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59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6年逐日日最低气温资料和大豆发育期资料,基于作物霜冻害等级气象行业标准,采用数理统计和墨西哥帽小波法分析大豆乳熟期轻、中、重霜冻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变化规律,并统计分析研究区各站霜冻害发生年份的产量增(减)状况.结果 表明:1971-2016年,黑龙江省西北部、三江平原西北部及牡丹江半山区等地为寒地大豆乳熟期霜冻主要发生区域.大豆乳熟期轻度、中度、重度霜冻害在1971-1980年发生范围最广、发生频率最高,2011-2016年发生范围及频率最小.寒地大豆乳熟期霜冻害发生存在3~5年短期振荡周期和20年左右的中期振荡周期.1971-2016年,霜冻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以负效应为主.对典型站分析结果表明,大豆乳熟期霜冻害出现日期越早对产量的负效应越大.霜冻害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为霜冻等级及出现日期的协同作用.研究结果对寒地大豆安全生产及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Frost Damage on Soybean and Its Effect on Soybean Yield from 1971 to 2016 in Cold Regions

吕佳佳、朱海霞、宫丽娟、王铭、刘泽恩、连萍、李秀芬、姜丽霞

展开 >

中国气象局东北地区生态气象创新开放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黑龙江省气象院士工作站,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通河县气象局,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黑龙江省气象数据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展开 >

寒地大豆 霜冻害 演变特征 产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东北地区生态气象创新开放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中国气象局东北地区生态气象创新开放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

3167157631801253stqx2019zd01stqx201808

2020

大豆科学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大豆科学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41
ISSN:1000-9841
年,卷(期):2020.39(2)
  • 9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