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大豆褐色种皮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大豆褐色种皮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扫码查看
为解析大豆籽粒种皮黄色向褐色突变的遗传规律及分子基础,本研究以田间发现的稳定繁殖的黄色种皮大豆中出现褐色种皮突变体及其原始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表型性状鉴定.利用大豆20对染色体上的176个SSR标记对4对自然突变为褐色种皮的突变体及其原始品种进行基因型鉴定.利用种皮色突变体与其原始品种和非原始品种进行正向杂交和反向杂交试验,并对F1、F2种皮色的分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利用A2连锁群上全部72对SSR标记对双亲遗传背景差异大的北豆14×克H09-95的F2群体进行基因型鉴定.研究结果表明:褐色种皮的突变体是其对应的原始品种的近等基因系;褐色突变是可遗传的,受细胞核基因控制,与细胞质遗传无关;黄色种皮对自然突变的褐色种皮表现为显性,经卡方检验,杂种后代中种皮的黄色与褐色分离比例符合3∶1的孟德尔的独立遗传规律,与经典遗传学的遗传方式是一致的.突变发生在A2连锁群的sat_162和SSR53区间内.在大豆公共物理图谱(http://www.soybase.org)上SSR53和sat_162区间包含GmIRCHS结构(曾被预测为Ⅰ基因)区间,因此可证明参与控制种皮或种脐颜色性状的A2染色体上的经典位点Ⅰ位点自然突变是黄色种皮变为褐色的原因.在研究的过程中,开发了A2染色体上的1个新的控制种皮颜色的标记SSR53.
Inheritance Analysis and Gene Mapping of Brown Seed Coat in Soybean

董全中、蒋炳军、张勇、薛红、张明明、李微微、韩天富、宁海龙

展开 >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东北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黑龙江克山161606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北京100081

大豆 褐色种皮 Ⅰ基因 基因定位

农业部北京大豆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黑龙江省“百千万”工程科技重大专项哈尔滨市科技局科技研发项目

SC2019ZX16B00392017RAXXJ019

2020

大豆科学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大豆科学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41
ISSN:1000-9841
年,卷(期):2020.39(3)
  •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