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安徽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的性状演变分析

安徽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的性状演变分析

扫码查看
为系统分析不同年代育成品种的性状演变规律,给黄淮海地区大豆育种和生产工作提供参考,本研究对1983-2019年以来安徽省育成的96个大豆品种的主要性状演变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37年间品种单株荚数增加4.23个,百粒重增加2.73 g,产量提高728.32 kg·hm-2;株高降低8.38 cm,分枝数降低0.7个,亚有限生长习性品种比例由1980s的87.5%减少到2010s的5.36%,蛋白及脂肪含量略有降低.1980s-1990s及1990s-2000s,单株荚数和百粒重均有较大程度增加,产量提高较快.育成品种的单株荚数、百粒重与产量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株高、分枝数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从96份品种中筛选出稳产品种17份,其百粒重显著高于一般品种,株高略低于一般品种.研究结果说明在安徽省目前的生产条件及栽培方式下,培育分枝较少、株高适宜、百粒重相对较大的品种利于高产稳产,改进大豆栽培方式有利于大豆产量突破.
Evolution Analysis of Main Characters of Soybean Varieties Released in Different Years in Anhui Province

胡国玉、李杰坤、王大刚、吴倩、王维虎、黄志平、张磊

展开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农作物品质改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1

安徽省 大豆品种 农艺 产量 品质 演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17YFD01014042016YFD0100201-06

2020

大豆科学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大豆科学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41
ISSN:1000-9841
年,卷(期):2020.39(5)
  • 8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