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红壤旱地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红壤旱地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扫码查看
为发展玉米大豆间作产业,提高间作模式的作物产量,筛选适宜于江西红壤旱地玉米间作大豆带宽、行比配置的最佳模式,本研究设置2.0,2.4和2.8 m不同带宽,2∶2、2∶3和2∶4不同玉米大豆行比配置,以玉米单作、大豆单作分别为对照组,分析不同带宽、行比配置下间作模式对大豆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相对增长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带宽2.4 m模式下,大豆株高、茎粗、百粒重、单株荚数、单株粒重最佳.带宽相同,增加行比配置,大豆产量增加;行比相同,增加带宽配置,大豆产量降低.单作大豆产量最高,为823.11 kg•hm-2;间作模式下带宽2.4 m、行比2∶4产量较好,为736.4 kg•hm-2,较大豆单作减产11.77%,比带宽2.4 m、行比2∶3模式增产17.29%.带宽2.4 m模式下,增加行比配置有利于大豆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相对生长速率和产量的增加.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单株粒重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最大,带宽2.4 m配置下大豆的单株粒重最大、产量较优.综上,带宽2.4 m、行比2∶4模式为最佳田间配置,可为江西省红壤旱地发展玉米间作大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Effects of Maize Soybean Intercropping Patterns on Soybean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Yield in Upland Red Soil

封亮、王淑彬、杨文亭、俞霞、李淑娟、袁嘉欣、黄国勤

展开 >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科学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45

间作 红壤旱地 大豆 农艺性状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2016YFD030020906GJJ180177

2020

大豆科学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大豆科学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41
ISSN:1000-9841
年,卷(期):2020.39(6)
  • 8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