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所采取的扶贫方式主要是一种救济式的方式——中央政府通过各基层政府把粮食、衣物或现金等分配给贫困农户,其后虽然方式有所转变,但主要还是以政府为主;我国的旅游扶贫工作也基本相同,主要是通过财政扶持(资金)的方式以期推动贫困地区的旅游开发与发展.但从各地实施的情况来看,旅游扶贫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与上述我国所采取的救济式、“输血性”扶贫模式的效果大致相同.因此,本人在本文中提出我国应尽快改变这种帮扶模式,即要求政府改变自己在其中担当的角色,从一直居于“主导”的地位逐步转变为“引导(向导)”“疏导(指导)”“辅导”与“督导”地位,变“输血”为“造血”,有针对性地为贫困地区和某些已经取得较好扶贫效果的地区适当“补血”,并帮助他们整合各种资源(即“混血型”)与“换血”,使之能够自主决策、独立经营与管理,从而达到“脱贫致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