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扫码查看
目的 研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32例手术介入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32例采用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作为对照组.就两组患儿C反应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治疗总有效率、机械通气概率、血培养阳性率、气腹出现率、肠鸣音消失比例进行比较、对观察组治愈患儿和死亡患儿的一般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治疗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概率、血培养阳性率、气腹出现率、肠鸣音消失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观察组治愈患儿和死亡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显示死亡患儿循环衰竭和多处穿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介入治疗有一定效果,但对于病情严重的患儿预后不好.手术介入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患儿比较,病情更为严重,炎症水平更高,且机械通气概率、血培养阳性率、气腹出现率、肠鸣音消失比例更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介入治疗预后和肠道病变程度、循环衰竭情况相关.

连子立、仲铀、张利兵

展开 >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外科一病区,四川 成都 610000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手术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2018

当代医学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当代医学

影响因子:1.122
ISSN:1009-4393
年,卷(期):2018.24(1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