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对位变奏模式于民族管弦乐创作的应用——以杨勇的二胡与乐队作品《河曲》第二乐章为例
对位变奏模式于民族管弦乐创作的应用——以杨勇的二胡与乐队作品《河曲》第二乐章为例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河曲》是杨勇创作的一部以二胡为主的民族管弦乐作品,该作品扎根于山西河曲县的民歌素材,融对位技法与变奏技法为一体,运用五种对位变奏模式[1]架构乐曲发展逻辑,并将现代音乐写作思维与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元素巧妙糅合,形成既有现代化风格又有民族化特色的个性化音乐语言。本文通过探析《河曲》第二乐章中对位变奏模式的运行轨迹考证对位变奏模式于当代 民族管弦乐创作应用的普遍性。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魏慧洋
展开 >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州 350000)
关键词:
杨勇
《河曲》主题
偶然对位
对位变奏模式
出版年:
2025
当代音乐
当代音乐
ISSN:
年,卷(期):
202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