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其本质与核心就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得到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使之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一种最经常的形式与手段,能否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适应新世纪对创造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成为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因此,变革课堂教学观念和模式,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就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教学必须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核心,通过活动来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活动来发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潜力挖掘出来,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如果教师不积极地培养,学生自己不积极锻炼履行主体责任的各种能力和品质(即主体性),那么就好比只给学生贴上了主体的标签,却无实质的内容。学生主体功能在于他的主动性,这是学生成为主体的真正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