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保尔·海泽的《兄弟》与十九世纪中叶中国故事在德语文学中的传播

保尔·海泽的《兄弟》与十九世纪中叶中国故事在德语文学中的传播

扫码查看
十九世纪中叶,还没有完全摆脱对英法汉学依赖的德国汉学已对德语文学产生影响.中国译本、中国题材和中国故事等已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德国知识分子的视野,并为其文学创作提供素材.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保尔·海泽早年创作的诗体小说《兄弟》就是以《诗经》中"卫宣公筑台纳媳"的系列题材为蓝本成功讲述的一则"中国故事".无论是中学西传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译介和传播,还是作为德国"他者"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接受,海泽的《兄弟》都堪称十九世纪中国故事世界表达的一个成功范例.对该小说的研究既有利于探究十九世纪中叶德国知识分子的中国观,又对我们今天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无裨益.

谢子敖

展开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德语系 北京 100191

保尔·海泽 《兄弟》 "卫宣公筑台纳媳" 中国故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22BWW015

2024

德国研究
同济大学

德国研究

CSSCICHSSCD
影响因子:1.429
ISSN:1005-4871
年,卷(期):2024.38(1)
  •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