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目的论视角下的忠实观——以《1984》中"性"的翻译为例
目的论视角下的忠实观——以《1984》中"性"的翻译为例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传统译学中的忠实,重在体现原作权威性,要求译者准确再现文本的内容与风貌.但近年的译论开始强调文本之外的因素,忠实观开始倾向译文与读者,文化转向之后的翻译理论认为:忠实不应仅仅局限于原文文本,也应该考虑读者等非文本因素.经诺德修正后的目的论,便体现出这种不稳定的忠实观.本文以奥威尔《1984》的中译本关于性的翻译为例,探讨文本及非文本因素如何影响译者对文本细节的把握与处理.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宋骏杰、杨林贵
展开 >
作者单位:
东华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1620
关键词:
忠实
目的论
1984
性
奥威尔
出版年:
2015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HSSCD
影响因子:
0.336
ISSN:
1009-9034
年,卷(期):
2015.
15
(2)
参考文献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