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鼻窦炎术后黏膜形态学和生理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鼻窦炎术后黏膜形态学和生理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扫码查看
目的:针对慢性鼻窦炎术前术后黏膜组织形态学和生理功能变化进行简要的探究,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为慢性鼻窦炎术后恢复提供指导.方法:慢性鼻窦炎患者132例,术后3月及6月进行糖精试验及鼻黏膜内镜检查,术前及术后6月鼻黏膜光镜检查,分别与同期仅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46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1)糖精实验显示慢性鼻窦炎组术后3月中鼻道粘膜纤毛传送速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后6月优于术后3月,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慢性鼻窦炎组术后3月与术后6月鼻腔粘膜(水肿、粘连、肉芽、囊泡)存在显著差异(P<0.05).(3)慢性鼻窦炎光镜检查术前炎性细胞浸润、水肿、息肉形成和病理性腺体与术后6月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病理性腺体术后无明显减轻,与贺广湘等[1]研究一致.结论:慢性鼻窦炎鼻腔黏膜正常结构及生理功能遭到破坏,鼻内镜鼻窦炎手术既可以保证鼻腔粘膜组织完整,又可以保证鼻部生理功能正常,临床疗效肯定.术后3月鼻腔黏膜仍处于恢复阶段仍应加强随访.

曹剑

展开 >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重庆 402560

鼻窦炎手术 黏膜组织形态学 生理功能变化 临床意义

2018

大家健康(下旬版)
现代医院报刊社

大家健康(下旬版)

影响因子:0.38
ISSN:1009-6019
年,卷(期):2018.12(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