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旅游发展对古村落村民公民性建构的影响——以开平古碉楼群为例

旅游发展对古村落村民公民性建构的影响——以开平古碉楼群为例

扫码查看
中国古村落是一个相对稳定和封闭的微社会,但当古村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得到旅游开发后,新的经济方式的介入以及大量游客的进入,对古村落村民的思想、生活等产生了重大冲击.研究发现,世界文化遗产地开平碉楼群随着旅游开发程度的不同,所在地村民呈现出公民性的差异.研究借助所建构的“公民性”指标,在证明旅游作为3个已开发古村落的主要经济驱动力的情况下,指出旅游开发越充分的古村落,村民的公民性越强.从而揭示出旅游作为一种改变古村落经济模式的主要驱动力,在中国3个地理位置毗邻、治理模式一致、风土民情相似的古村落中,因其发展带来了“公民性”普世伦理的出现.该研究回答了“公民性”这一普世的人类文明标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产生的过程和机制,研究价值层面或对中国尚显薄弱的道德地理学的发展具有一定裨益.
The impact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itizenship for ancient village residents in rural China:The case study of Kaiping Diaolou Complex

庄晓平、尹书华、朱竑

展开 >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系,广州510631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广州510006

广州大学华南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广州510006

旅游发展 公民性 建构 文化遗产地 道德地理学 开平碉楼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广东自然科学基金

416306352016A030313442

2018

地理学报
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学报

CSTPCD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EI
影响因子:3.3
ISSN:0375-5444
年,卷(期):2018.73(8)
  • 12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