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镇化背景下广州流动儿童对“家”空间的建构

城镇化背景下广州流动儿童对“家”空间的建构

扫码查看
随迁流动儿童是当下中国流动人口重要且长期被学术界忽视的部分.城乡的空间跨越和生境差异对儿童关于“家”的理解产生深远影响.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广州流动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从“儿童视角”出发,通过绘图、写作、焦点小组讨论等适合儿童特点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探讨城市流动儿童在家的建构过程中的参与和主观感知.主要结论为:①随迁流动儿童经历着复杂的家庭分离和重组,这种动力机制在空间上体现出“家”空间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流动性已成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家空间最重要的特性;②随迁流动儿童的“家”是城市的“家”和乡村的“家”叠加起来的意象.城市流动儿童摇摆在“城”与“乡”之间,其生长的经历中混杂着城市与乡村两种人地关系和生活经历.“城—乡”二元的混杂成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理解“家”空间的重要路径;③流动儿童拥有构建“家”空间的能动性和策略.在“家”的构建过程中,流动儿童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通过分担家庭责任等方式成为迁移的积极参与者,即使经历着与家庭成员的频繁分离,他们依然有自己的策略去维系“家”的存在,实现整个家庭在城乡迁移过程中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研究结论丰富了国内人文地理学视角下的移民研究及儿童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并为认识和缓解当前流动儿童问题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和政策建议.
Floating children in Guangzhou:The construction of "home" in the context of urbanization

陈淳、袁振杰、朱竑

展开 >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州510631

华南师范大学文化产业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心,广州510631

广州大学华南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广州510006

流动儿童 建构 城镇化 广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

41630635417011462016A03031342715YJCZH009

2018

地理学报
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学报

CSTPCD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EI
影响因子:3.3
ISSN:0375-5444
年,卷(期):2018.73(12)
  • 20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