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黄河头道拐—潼关区间植被恢复及其对水沙过程影响

黄河头道拐—潼关区间植被恢复及其对水沙过程影响

Vegetation restoration and its effect on runoff and sediment processes in the Toudaoguai-Tongguan sec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扫码查看
黄河头道拐—潼关区间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也是中国植被恢复最快的地区.植被的快速恢复对径流和输沙过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基于250 m分辨率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MOD13Q1 NDVI),使用统计分析和趋势分析技术,分析了头道拐—潼关区间不同景观单元植被恢复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其对水沙过程的影响,并对头道拐—潼关区间植被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头道拐—潼关区间82.87%区域的植被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且植被恢复速度最快的区域为半湿润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度和降水量在不同景观单元下对植被恢复的影响不同.随着降水量的增加,头道拐—潼关区间NDVI和年降水量的相关性降低.在植被恢复背景下,黄河中游主要河流径流的主要影响因素仍然是降水量,输沙量同时受到降水量和植被恢复的影响,含沙量与ND VI呈现出较强的负相关关系,而与降水量的相关性较弱.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流域土壤侵蚀量降低,河流输沙量也呈降低趋势,土壤侵蚀量对河流输沙量的贡献率变化于39%~88%之间.基于植被恢复潜力和恢复速度,本文预测头道拐—潼关区间2020年、2030年、2040年以及2050年的NDVI平均值将分别达到0.68、0.75、0.79以及0.80.

高海东、吴瞾

展开 >

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48

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西安710048

植被恢复 趋势分析 黄河中游 水沙过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1877077

2021

地理学报
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学报

CSTPCD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3.3
ISSN:0375-5444
年,卷(期):2021.76(5)
  • 8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