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青藏高原史前时期交流路线及其演变

青藏高原史前时期交流路线及其演变

Communication route and its evolution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during the prehistoric time

扫码查看
欧亚大陆史前文化交流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尤其是"一带一路"的国家倡议提出后,青藏高原重要的地理位置确定了其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基于自然地理因子和不同时期遗址点,在最低成本的控制下实现节点间累积联结的方法,使用GIS(R语言)工具进行空间数值计算,将其结果作为史前时期(新石器—青铜时期)的交流路线.本文重建新石器时期路线27条,总距离约为6000 km;青铜时代30条,总距离约为7800 km.路线的形态由新石器时期的东北—东部—东南—西南边缘呈月牙形环绕发展至青铜时期的由边缘延伸至腹地呈网络化发展的趋势,这是由高原边缘的交流逐步演化成边缘—腹地的交流、并不断强化的表现.重建路线验证了由考古证据支持的农业、驯化动物、彩陶、青铜技术在高原的传播路线,并将其具体化.此外,明确了高原史前交流路线的发展和演变宏观上是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受到种植农业技术、驯化动物的传入以及战争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侯光良、兰措卓玛、朱燕、庞龙辉

展开 >

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西宁810008

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西宁810008

青藏高原 交流路线 史前 空间数值模拟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

XDA2004010101青人才字[2019]6号

2021

地理学报
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学报

CSTPCD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3.3
ISSN:0375-5444
年,卷(期):2021.76(5)
  • 2
  •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