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区域发展的地理学基础评估及其指标体系构建

区域发展的地理学基础评估及其指标体系构建

扫码查看
本文总结了2004-2022年间对中国艰苦边远地区范围和类别划分的管理理论认识.作为一种地理学理论探索,首先聚焦中国艰苦边远地区存在的地理学基础及其发展可能性.在方法学上,研究了区域产出与区域特征要素的关系,从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区位、社会发展等方面界定了地理学三大本性内涵,科学地构建了区域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发了相关地理信息科学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得到的重要发现是,在现代区域发展中,区域第一地理学本性依赖的第一类地理要素,其重要性接近70%,区域第二地理学本性依赖的第二类地理要素的贡献率接近17%,正在发展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依赖的第三类地理要素贡献约达到了 13%,验证了第一本性的地理要素在区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意味着区域发展面临第一本性地理要素的锁定效应和地理工程改造的必要性,要实现区域创新发展需要依赖三个地理本性的进化作用.当前中国区域发展到了需要重点提高人均受教育水平、发展区域信息化能力的社会创新发展阶段,其政策关键是推进区域新型城镇化和提升乡村振兴.
Geographical basis assessment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its construction of index system

王铮、耿文均、夏海斌、吴静、刘清春、顾高翔、田园、戴霄晔、吴乐英、余方琳

展开 >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1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100190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北京100049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开封475001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上海200241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济南250014

展开 >

区域评估 指标体系 区域本性 艰苦边远性 数据挖掘 Banach空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18ZDA132

2023

地理学报
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学报

CSTPCD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3.3
ISSN:0375-5444
年,卷(期):2023.78(3)
  • 2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