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SSR标记的大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基于SSR标记的大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扫码查看
了解现有大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将为大麦杂种优势利用及新品种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在对416对SSR引物进行筛选的基础上,挑选出54对条带清晰且多态性稳定的引物,对157份国内外大麦种质资源(以长江中下游麦区育成品种为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GS)分布在0.542 8~0.930 4.在GS为0.665 7水平时,可将参试品种分为5个亚群.进一步分析表明,来自湖北省的鄂大麦品种(系),除鄂大麦10号、鄂大麦7号、鄂大麦9号、鄂大麦6号外,都聚在第五大类第二亚类,而河南省驻大麦品种(系)大多聚在第四大类.材料的来源与聚类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长期以来,各育种单位在品种选育中,普遍存在资源利用范围较为狭窄,遗传基础较为单一的情况.因此,在未来的育种过程中,注意充分利用遗传关系比较远的材料进行杂交选育,将更有助于在后代中选择出综合性状优异的新种质.
Assessment of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Barley Germplasm Resources Based on SSR Markers

秦丹丹、杜静、许甫超、徐晴、葛双桃、彭严春、董静

展开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64

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200

大麦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留学基金委访问学者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

2018YFD10007062018YFD100070031771774CARS-052018084200822016-620-000-001-009

2020

大麦与谷类科学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大麦与谷类科学

影响因子:0.291
ISSN:1673-6486
年,卷(期):2020.37(6)
  • 6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