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闽南语歌曲和上海电影的碰撞——第一首闽南语流行歌《桃花泣血记》的传播与审美研究

闽南语歌曲和上海电影的碰撞——第一首闽南语流行歌《桃花泣血记》的传播与审美研究

扫码查看
一部上海电影使用闽南语歌曲在台湾地区进行宣传,这样的第一次尝试,看似冲突的组合却意外动听并且产生广大的回响,也促成了第一首闽南语流行歌曲的问世.1932年上海联华影业公司出品的黑白默片《桃花泣血记》在台湾地区放映,电影业者为了宣传电影而邀请当时担任电影"辩士"的詹天马作词,"共乐轩"西乐队指挥王云峰谱曲,创作了电影同名歌曲,并由当时知名的女歌手纯纯演唱.《桃花泣血记》的宣传大获成功,不只电影热卖,主题曲也在当时台北的大街小巷被争相传唱.这首电影主题曲是台湾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现代商业性流行歌曲,更是两岸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首闽南语流行歌曲,闽南语歌曲从此正式走上了流行音乐的道路.客观来说,这首歌曲之所以能在当时1930年代的台湾乐坛造成轰动,最重要的原因是其以民众熟悉的"乡音"——闽南语作为传递媒介,这是风土民情几乎相同的福建与台湾之间共有的根文化,足以说明台湾民众对于闽南文化的高度认同感,用今日现代的眼光来看待这一段历史,这是海峡两岸自觉表现中华文化自信的强力证据.

吴秉勋

展开 >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05

海峡两岸 闽南语 桃花泣血记 台湾地区 文化自信

2024

东南传播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东南传播

CHSSCD
影响因子:0.322
ISSN:1672-9579
年,卷(期):2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