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标准化的多样性:云南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世界遗产话语和“去地方化”进程
标准化的多样性:云南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世界遗产话语和“去地方化”进程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文化景观的概念与实践是世界遗产体系不断与时俱进,并且呼应“文化多样性”诉求的一个产物.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于2013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方面体现出对应着“文化多样性”而表述的“哈尼性”特征,另一方面也被统合进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国族话语”体系之中.同时,作为旨在保护“突出普遍价值”的世界遗产,对于哈尼梯田的价值阐述,又需要将其“哈尼性”“国族性”与世界遗产的普世性相勾连.尤其具有挑战性的,是这种国际语境中的“文化多样性”象征又不得不与中国当下的农村凋敝、人口流失、村落遗产衰落等“乡愁叙事”相纠葛.梳理哈尼梯田作为世界遗产在中国政治、经济、社会语境下的话语体系,有助于理解世界遗产所致力的文化多样性,去探索弥合国际话语和国内语境的巨大鸿沟,消解社会发展带来的“乡愁”.
外文标题:
The Standardization of Diversity:The World Heritage Discourse and the "Delocalization" of Cultural Landscape of Hani Rice Terraces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燕海鸣、解立
展开 >
作者单位: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北京 100029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 北京 100029
关键词:
文化景观
世界遗产
文化多样性
哈尼梯田
“去地方化”
出版年:
2020
东南文化
南京博物院
东南文化
CSTPCD
CSSCI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405
ISSN:
1001-179X
年,卷(期):
2020.
(2)
被引量
6
参考文献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