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论最小干预原则的发展历程及内涵——兼议其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论最小干预原则的发展历程及内涵——兼议其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扫码查看
“最小干预原则”作为一项基本的文物保护原则,其形成与发展伴随艺术和哲学思想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循序渐进过程.自18世纪以来,过度干预对文物的破坏促使文物保护意识发生转变,温克尔曼、卡瓦萨皮、卡诺瓦等艺术家相继提出最小程度干预的思想.至20世纪,最小干预原则正式成为文物保护中一项基本原则并不断地发展、完善.最小干预原则应依据具体的保护对象、条件和目标,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保护行为,争取保留文物最大的价值.这一原则理念进入中国后也经历了从“理念冲突”到“达成共识”的过程,在吸收国际普适性保护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文化背景及逐渐完善的保护经验,成为适用于我国文物保护的重要准则.
The Evolution and Connotation of the Minimum Intervention Principle: Its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龚德才、于晨、龚钰轩

展开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安徽合肥230026

最小干预原则 极少主义 文物保护 文物保护理念 文物保护原则

2020

东南文化
南京博物院

东南文化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405
ISSN:1001-179X
年,卷(期):2020.(5)
  • 6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