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湿润指数的甘肃省1967—2016年地表湿润特征

基于湿润指数的甘肃省1967—2016年地表湿润特征

扫码查看
基于甘肃32个气象站点近50 a气象数据,应用世界粮农组织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潜在蒸散量,并计算湿润指数.以划分出的干湿气候区为研究对象,采用Bernaola-Galván(B-G)分割法、经验正交分解法、滑动T检验、累积距平、Morlet小波变换、IDW空间插值等方法,对各干湿气候区的湿润指数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比较,确定了研究区地表湿润状况的空间分异,并探究了湿润指数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湿润指数总体上呈西增东减趋势,增加和减少地区的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8.6%和71.4%,EOF空间分布模态主要为全区一致分布模态和以乌鞘岭为界东西反向分异模态.②半湿润区以−0.018∙(10a)−1(p<0.05)的速率呈显著下降趋势,3个分割阶段均值呈依次递减趋势,存在12 a左右的主周期,并在1994年发生由多到少的突变,地表暖干化趋势明显;半干旱区以0.002∙(10a)−1的速率呈上升趋势(p>0.05),4个分割阶段均值呈波动变化趋势,存在14 a左右的周期,并在1996年后地表呈暖干化趋势,但未发生突变;干旱区以0.003∙(10a)−1的速率呈上升趋势(p>0.05),3个分割阶段均值呈依次递增趋势,存在22 a左右的周期,并在1992年后地表湿润指数以0.006∙(10a)−1的速度显著上升(p<0.01),但未发生突变.③降水量、相对湿度、潜在蒸散是影响湿润指数的主要驱动因素,而气温要素的影响较弱,不同气候区地表湿润指数的驱动因素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
Surface humidity index in Gansu Province during 1967 to 2016 based on humidity index

田瀚文、焦亮、张义、王晓丹

展开 >

西北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 730070

甘肃 Penman-Monteith模型 湿润指数 干湿气候区 气候转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

418610062018C-02

2020

地球环境学报

地球环境学报

CSTPCDCSCD
影响因子:0.03
ISSN:
年,卷(期):2020.11(5)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