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喜马拉雅及南藏的地壳俯冲带--地震学证据

喜马拉雅及南藏的地壳俯冲带--地震学证据

扫码查看
地质学的证据表明,在喜马拉雅的冲断层带MCT和MBT处有大规模的地壳缩短;在雅鲁藏布缝合带附近也观测到冲断层.但是,迄今还不知道这些冲断层向下俯冲多深.我们根据地震学的证据,认为喜马拉雅及南藏的冲断层向下延伸至80-100km,然后停止.在MCT、MBT以及雅鲁藏布缝合带下面的冲断层与喜马拉雅以及南藏的多次地壳俯冲有密切关系.这个现象为印度-欧亚的碰撞过程设定一个十分重要的框架.该地区的地壳俯冲有一定深度,由于入侵的地壳太轻,使俯冲不能更深;此时由于印度板块的继续向北推进,在原俯冲带后方,出现另一个新的地壳俯冲带.喜马拉雅与南藏的多重地壳俯冲与该地区地质活动的多幂性相吻合.首先,在雅鲁藏布缝合带产生地壳俯冲,在到达80-100km处停止.然后,在雅鲁藏布以南的MCT和MBT相继产生新的地壳俯冲.它们也在80-100km的深处停止.除了喜马拉雅和雅鲁藏布向北倾斜的地震带外,另外还观测到一个自地表从唐古拉山向南缓慢倾斜并到达雅鲁藏布地壳底部的地震带.它可以解释为在唐古拉山附近的地壳向北仰冲.喜马拉雅及南藏的多重地壳俯冲现象强有力地说明,入侵的印度地壳必与它的上地幔分裂开来,后者可以另行俯(仰)冲到更深的欧亚上地幔.
SEISMOLOGICAL EVIDENCES FOR THE MULTIPLE INCOMPLETE CRUSTAL SUBDUCTIONS IN HIMALAYA AND SOUTHERN TIBET

曾融生、丁志峰、吴庆举、吴建平

展开 >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

喜马拉雅 青藏高原 大陆碰撞 地壳俯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9374207

2000

地球物理学报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球物理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3.703
ISSN:0001-5733
年,卷(期):2000.43(6)
  • 55
  • 6